<big id="fhf77"><strike id="fhf77"><rp id="fhf77"></rp></strike></big>
    <track id="fhf77"></track>

    <track id="fhf77"></track>

    <pre id="fhf77"></pre>
    所在位置:首頁 > 綜合要聞 >正文

    廉潤南粵|詹天佑:清廉實干的“中國鐵路之父”

    來源:南方日報     日期:2020-09-25 11:30:00    

    提到中國近代鐵路史,就不能不提到“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1861—1919,清廣州府南??h人),在他的主持下,中國人第一次自主設計并施工建造了京張鐵路,開辟了國人自辦鐵路的嶄新篇章。

    詹天佑銅像。黃楚旋 攝

    作為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詹天佑幼年作為清政府第一批官辦留學生赴美求學。他畢業于耶魯大學,學成回國后,懷抱著“實業救國”的理想,投身我國早期鐵路建設事業,三十多年間沐雨櫛風,不懼艱險,力排萬難,奔走于大江南北,參與、主持修建了關外、新易、京張、粵漢、漢粵川等鐵路,并在維護鐵路路權、規劃全國路網、統一行業標準、推廣先進技術、培育工學人才等諸多方面,都作出了開創性的歷史貢獻,中國土木工程領域科技創新最高獎就被命名為“詹天佑獎”。

    在那個風云變幻的年代,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詹天佑提出“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號,代表了中華民族永不屈服的民族氣節;在筑路過程中,他秉持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清廉實干的工作作風,嚴控成本開支,杜絕貪污賄賂,保證工程質量。他不僅為今人留下了見證中國人尊嚴、榮譽、膽識和智慧的鐵路,也留下了一條以“修業、進德、守規、處事”為立身要則、堪為典范的人生之路。

    赴美留學發奮自強

    在廣州西關,有一條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的老街——恩寧路。沿著街邊極具南粵風情的騎樓,走到十二甫西街42號,便可見到一棟古香古色、清末嶺南民居式樣的西關大屋,這里便是廣州詹天佑故居及紀念館所在地。

    ?

    詹天佑故居正門,極具西關風情。黃楚旋 攝

    推開故居的趟櫳門,映入眼簾的是墻上懸掛著的一副對聯——“幽芳淡冶仙為佀(似),傲骨嶙峋世所稀”。紀念館中展出的詹天佑與友人的英文通信,采用花體字母,流暢飄逸;而其手書的中文家譜,則字跡工整穩重。一位深受東西方文化滋養的“海歸派”科技精英形象,躍然如見。

    ?

    詹天佑故居內部,墻上掛有一幅對聯。黃楚旋 攝

    1861年,詹天佑出生在廣州一個茶商家庭。詹家原籍婺源,從其祖父開始定居于十二甫,并在此入籍(十二甫舊屬廣州府南??h)。據光緒年間編修的《婺源縣志》記載,詹天佑的家族中不乏忠良仁義的先賢,其中既有清廉恤民、頗有治績的官員,也有為國捐軀、智勇雙全的武將,其曾祖父、祖父都是樂善好施、德高望重的地方賢達。青年時期的詹天佑曾在編寫家譜時,特意將《婺源縣志》中有關先祖事跡的記述抄寫于頁眉上,以示敬慕之情。

    1870年底,由近代著名教育家容閎倡議、得到洋務派支持的選派幼童留洋計劃,獲得了清廷批準。爾后,自幼聰慧過人的詹天佑順利通過了選拔,成為首批官派赴美留學的幼童之一,于1872年夏天由上海啟程赴美。

    ?

    詹天佑小學內,少年詹天佑雕塑。黃楚旋 攝

    抵美之后,詹天佑很快就克服了語言障礙,完成了中學學業,隨后又以優異成績考入耶魯大學。在親身感受過橫穿美國的火車之后,詹天佑出于一腔報效國家、發奮自強的赤子熱忱,結合自身對工學的濃厚興趣,選擇了土木工程系,專習鐵路工程。在耶魯大學的三年時間里,他勤奮好學,曾榮獲高等數學獎金和獎章。

    1881年夏天,詹天佑獲得耶魯大學學士學位,隨后奉命回國。然而,此時的中國積貧積弱,詹天佑雖滿懷報國之志,卻沒有施展才華的舞臺。他先是被派到福州船政局改學輪船駕駛,盡管用非所學,他依然表現出色,被派往“揚武號”戰艦操練。

    此后,詹天佑又轉赴廣東博學館任教。在經歷了長達7年的等待之后,1888年,詹天佑如愿以償,經人引薦加入剛成立不久的中國鐵路公司,終于有機會在鐵路建設上大顯身手。

    詹天佑很快就展現出過硬的專業素養和勤勉敬業的干勁。1894年,在修筑津榆鐵路時,他采用“壓氣沉箱法”打樁,完成了外國工程師屢次嘗試均告失敗的灤河大橋橋梁基礎工程;1902年10月至1903年3月,在主持修建專供慈禧太后從北京前往清西陵祭祖的新易鐵路期間,他不辭勞苦、廢寢忘食地工作,甚至每天工作達十五個小時。

    攻堅克難厲行節約

    廣州詹天佑紀念館中,有一件特殊的展品——一截鑄上“1905”和“I.P.K.R.”(官辦京張鐵路英文縮寫)字樣、銹跡斑斑的鐵軌。它向世人見證了詹天佑面對罕見天險,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攻克筑路技術難題的超凡勇氣、毅力和才干。

    ?

    詹天佑故居紀念館內部展陳。黃楚旋 攝

    京張鐵路雖然全長不過200公里,但所經地勢卻非常險峻,施工難度極大。許多外國人公然宣稱,中國工程師不可能勝任如此艱巨的鐵路工程。

    1905年,詹天佑被任命為京張鐵路會辦兼總工程師;1907年,升任該路總辦,主掌全局行政及技術工作。他懷著“始則幾忘其難,繼則不敢畏難,且直欲自秘其難”的決心,“晝則手胼足胝,夜則繪圖計工,困苦經營”(《京張鐵路工程紀略》)。他帶領施工人員,通過反復勘測、潛心鉆研,以“豎井施工法”打通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又設計出沿山腰鋪設“人”字形爬坡路線、縮短開挖隧道長度等施工方案,降低了筑路成本,保證了工程進度。京張鐵路于1909年提前兩年竣工,被中外人士贊為偉業。

    京張鐵路的非凡之處,不僅在于技術領先、安全可靠,而且成本低廉,每公里造價大約僅為同時期國內其他鐵路的一半。這與詹天佑科學施工、規范管理、厲行節約、廉潔奉公的工作作風密不可分。修建京張鐵路用銀700多萬兩,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手握大權,卻想方設法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精簡開支、力拒貪腐,總體施工耗費只有外國承包商開價的五分之一,最后還為國家結余了白銀28萬多兩。

    著名學者胡適在為鐵路工程史專家凌鴻勛所著《詹天佑先生年譜》所作的序言中提到,過去晚清政府舉洋債、用洋匠修鐵路積弊甚深,“購料有折扣,包工有陋規,國家損失甚大,鐵路之成本亦自然提高?!币虼?,詹天佑“尤致意于風氣之改造,革除陋習,使國家不致蒙受損失?!?/p>

    詹天佑的《京張鐵路工程紀略》,對各項工程資金使用情況都有著清晰而細致的記錄。不僅如此,詹天佑還針對大型工程中最容易出現腐敗的環節,采取了一系列嚴格精密、強而有力的管控措施。例如,僅購買基建用地一項,就專門制定了二十六條章程,規定如有借故索取、私相串通等行徑,“一經告發,或經察覺,立即追究”,并鼓勵檢舉揭發;在修建辦公用房時,詹天佑本著“一從儉樸,不務華瞻”的原則,在注重經濟適用的同時,對質量也不放松管理。

    囿于當時國產水泥技術尚不成熟,詹天佑便以公開招標的方式采購德國水泥。他不僅制定了統一的采購標準,還要求投標商的報價要刊登在指定報刊上,公之于眾。

    詹天佑對選擇包工人員格外慎重,對于承辦不力的包工方,也擬定了完備周詳的懲罰條款。據傳,有包工頭得知詹天佑喜愛花木,特意登門送上數盆名貴的桂花。詹天佑發現花盆內埋有金錢,識破用意后斷然退回,還嚴正警告對方,休想用行賄手段來取得包工權。

    后來,詹天佑在《敬告青年工學家》一文中,諄諄告誡工學后輩,包工人員“無不以利為歸”,作為工程負責人,應以“勤慎”為方針,事必躬親,“若不深察其性質,慎己之行為,鮮不受其愚弄也?!?/p>

    淡泊名利克己奉公

    凌鴻勛評價詹天佑:“終身以工程技術為職志,躬行實踐,不事宣傳,不求表彰?!?903年春,新易鐵路正式通車,慈禧乘坐后發現列車行進快速平穩,非常滿意,便將火車包廂中擺設的珍品器物賞賜給詹天佑。而詹天佑只要了一件座式鬧鐘留作紀念,卻把其余獎賞分給了參與修路的施工同仁。

    京張鐵路建成后,詹天佑用清政府獎勵的2000兩白銀,打造了178面金銀牌,分給有功勞的下屬。他還曾在全國大力推廣美國人發明的“姜尼(Janney)車鉤”,一度被誤傳為其本人所創。對此,他在編寫《新編華英工學字匯》一書時,專門予以澄清。

    1910年,詹天佑返回家鄉廣州,出任廣東省粵漢鐵路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他針對公司員工上班時敷衍懈怠、管理混亂等情況進行了嚴肅整頓,使公司面貌煥然一新。辛亥革命爆發后,政權易幟,局勢動蕩,廣州城中的顯貴紛紛逃往香港。詹天佑雖然曾任清政府二品技術官員,此時卻帶領全體員工堅守崗位,保證列車照常運行。

    民國成立后,詹天佑擔任交通部首任技監,主持全國交通技術工作,又創立了中華工程師學會,并被推選為會長。詹天佑收入優厚,但積蓄極少,原因之一便是他熱心公益,多次為各地學校、醫院、慈善團體慷慨解囊。1914年和1915年,廣東連續遭遇特大水災,詹天佑在漢口成立救災會,帶頭捐資賑災,受到時人敬重。

    由于工作原因,詹天佑常年奔波,時常帶著家人住在工地上條件簡陋的臨時居所里,八個子女也分別在北京、廣州等六個不同地方出生。盡管如此,詹氏夫婦兩人感情融洽,詹天佑因為夫人譚菊珍吃飯較慢,飯菜易涼,還特意設計訂造了一套保溫餐具,供夫人專用。

    ?

    1899年在錦州路段工作時,詹天佑把家安在工地上。胡文中 供圖

    1919年,詹天佑帶病出席國際聯合監管遠東鐵路會議,極力維護中國鐵路主權,后因操勞過度,不幸病逝于漢口。他在辭世前所作的《遺呈》中表露:“從事路工始終垂三十年……從不敢殖產營私,平日里訓誡子弟,一仍以工學為目的?!?/p>

    他平生一心為公,臨終亦語不及私,唯陳三事:發展中華工程師學會,興國阜民;慎選代表管理中東鐵路(東清鐵路),以揚國光;腳踏實地建成漢粵川鐵路。家屬子女遵照他的遺囑,將平時節省下來的錢,買了鐵路債券,支持國家鐵路建設。

    作為我國民族鐵路事業先驅,詹天佑的一生,時時處處都表現出優秀科學家所具有的精忠報國、敢于擔當、求真務實、廉潔剛正的高尚情操,周恩來總理稱贊他是“中國人的光榮”。在著名的《敬告青年工學家》一文中,詹天佑鄭重地提醒青年技術人員,在精研學術的同時,更要崇尚道德,行事應當講求規范,不違良知,“不因權利而操同室之戈,不以小忿而萌傾軋之念”,“視公事如家事,以己心諒人心”。這篇文章既是詹天佑畢生心得的總結,也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廉潔精神和科學情懷的有機結合,至今讀來仍是滿紙鏗鏘、耐人深思、催人奮進。

    ?

    詹天佑銅像。黃楚旋 攝

    【評說詹天佑】

    詹天佑最為世人所熟知的,是他作為總工程師主持修建京張鐵路,那是中國第一條完全不依賴外國,在資金、技術上完全由中國人自己修筑的鐵路。而詹天佑不大為世人熟知的,是他在臨終口授《遺呈》中的真情表露:“從事路工始終垂三十年,只知報國,從不敢殖產營私?!焙唵蔚脑捳Z,也是他對自己一生的高度概括。

    “中國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引以為恥!”是為詹天佑的報國觀。在留美幼童中,回國后服務于鐵路界的約有30人,在鐵路界擔任過要職的也有10多人,他們遍及全國各地,參與了國家各條鐵路的修筑,這當中最杰出的代表無疑當推詹天佑。他打破的是“中國人不能獨立修建鐵路”的預言,而在層巒疊嶂、石峭彎多的崇山峻嶺間修成從北京到北方重鎮張家口的這條鐵路干線,對祖國的赤膽忠心與精湛的技術本領,缺一不可。彌留之際,詹天佑也語不及私,對培育工程學后人、國家鐵路事業發展、維護中國鐵路權益等三件大事提出建議,以“得盡天佑未了之血忱”。

    “從不敢殖產營私”,是為詹天佑的廉潔觀。京張鐵路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完成,節約經費28萬兩白銀,比讓外國人修建節省五分之四的費用。僅此一點,已足窺詹天佑勤儉節約、廉潔奉公的工作作風。我們有理由相信,《詹氏家訓》對詹天佑起到了熏陶作用。家訓中的“訓爾廉”一條,有“惟義是從錢不愛,利害兩字總無干”“我勸兒孫廉居心,合浦還珠只因廉”等教誨。詹天佑不僅踐行了這一優良家訓,而且在此基礎上將之發揚光大,對青年知識分子提出了“修業、進德、守規、處事”等必須具備的立身要則。

    在詹天佑身上,我們既看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知識分子所體現出的愛國情懷,也看到了中華傳統美德所塑造出的經久不衰的人格魅力。

    ——潮白

    (刊載于南方日報2020年9月25日副刊海風版面和南方+客戶端平臺)

    附件:

        主辦單位: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察委員會

        合作單位:南方新聞網

        粵ICP備10233762號

        nyqfw@gd.gov.cn

        投稿郵箱

        少妇以肉抵债AV

          <big id="fhf77"><strike id="fhf77"><rp id="fhf77"></rp></strike></big>
          <track id="fhf77"></track>

          <track id="fhf77"></track>

          <pre id="fhf77"></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