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察委員會
合作單位:南方新聞網
粵ICP備10233762號
陳白沙簡介
陳獻章(公元1428-1500年),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別號碧玉老人、玉臺居士、江門漁父、南海病夫、岡州病夫、黃云老人,紫水歸人,明朝中期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詩人和書法家,因世居白沙村,世人稱之為“白沙先生”。白沙先生去世后從祀孔廟,成為嶺南地區唯一入祀孔廟的大儒,有“圣代真儒”、“嶺南一人”之美譽。
白沙先生繼承了孔孟的儒家思想,開創明儒心學之先河,以“自然為宗”,“澄心悟道”,“以道為本,道通于物”,“學貴自得”,“學貴知疑”等哲學思想,開創了“江門學派”。其學術成就“昭在當時”、“垂于后世”,上承程朱理學,下啟明儒心學,促進了明至清初學術思想的繁榮。
陳白沙祠簡介
陳白沙祠在明萬歷二年(1574)由朝廷詔建,于萬歷十二年(1584)建成。平面布局為四合院式,座西北向東南,占地面積960平方米,其主體建筑排列在縱軸線上,共四進深,由祠門進依次為:春陽堂、貞節堂、崇正堂、碧玉樓。1979年,陳白沙祠及其前方的木石牌樓(貞節牌樓)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在陳白沙祠原址基礎上,建成陳白沙紀念館,由江門市博物館管理,以加強對陳白沙祠的保護及開展對陳白沙先生思想的研究工作。
家訓摘編
陳白沙作為明代杰出的教育家,其門下有眾多杰出學術,如宰相梁儲、尚書湛若水等代表人物。陳白沙一生作詩1000多首,擅長詩教,將自己的學術思想和教學理念融入詩詞?!督鋺形摹愤@首詩,就是陳白沙為規勸弟子及家族子弟要珍惜時光,勤奮做人、做事、學習而作。在詩篇中,陳白沙通過舉正面例子,贊揚了古人的勤學苦學,是成就事業的必經之道;又通過反面例子,剖析了懶惰懈怠造成的惡果。通過正反兩面的生動舉例,淋漓盡致地告誡了學生,勤與懶對人生事業的影響。
《戒懶文》
大舜(shùn)為善雞鳴起,周公一飯凡三止。
仲尼不寢終夜思,圣賢事業勤而已。
昔聞鑿壁有匡衡,又聞車胤(yìn)能囊(náng)螢。
韓愈焚膏(gāo)孫映雪,未聞懶者留其名。
爾懶豈自知,待我詳言之:
官懶吏曹欺,將懶士卒離,
母懶兒號寒,夫懶妻啼饑,
貓懶鼠不走,犬懶盜不疑。
細看萬事乾坤內,只有懶字最為害。
諸弟子,聽訓誨:日就月將莫懶怠。
舉筆從頭寫一篇,貼向座右為警誡。
[釋文]
舜每天在雞鳴時就起來為幫別人而做好事了。
周公為了接待天下有才之士,有時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
孔子在思考學問時,到了深夜仍不睡覺。
圣賢之人能成就事業靠的就是勤奮。
曾經聽說一個叫匡衡的人,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燈光來照明讀書。
又聽說一個叫車胤的人,用布袋裝著捕捉來的螢火蟲,用以照明夜讀。
韓愈不斷燃點燈油夜以繼日地讀書,孫康不顧寒冷而借助白雪反射之光來讀書。
從來沒聽過有因為懶惰而留名青史的人。
懶惰了如何讓自己知道,讓我詳細說:
上官懶惰,則被下屬欺騙。
將軍懶惰,則遭士卒背離。
母親懶惰,孩子就會喊冷。
丈夫懶惰,妻子就會哭說挨餓。
貓懶惰了,老鼠就不跑了。
狗懶惰了,盜賊就不用再猜疑。
仔細查看世間萬物,懶惰是危害最嚴重。
所有弟子聽從教訓,(做事情)要日積月累,不能懶惰懈怠。
拿起筆來從頭寫一遍,貼在座位右方以用來提醒告誡。
現代意義
●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發展的未來,《戒懶文》通過真實生動的例子,讓學生懂得了珍惜時光、勤奮學習的重要性。
●盡管詩作的初衷是教導學生學習,但同樣適合我們每位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公民。只有珍惜時光,勤奮工作,堅守崗位本職,一步一個腳印,不懈怠,才能實現復興中華民族騰飛之夢,這也符合時下黨所倡導的“三嚴三實”(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由此可見,只要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百年,也能適用于當代。
陳白沙弟子代表
湛若水(1466年-1560年),字元明,號甘泉,時稱甘泉先生,增城(今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人。明朝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甘泉精舍(甘泉書院前身)創建人。湛若水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乙丑科二甲進士,官至南京禮、吏、兵三部尚書[1],封太子少保,卒謚文簡。其為陳獻章之后,嶺南學派的主要領導人,“天下靡然從之,號陽明之派曰浙宗,甘泉之派曰廣宗,而王陽明早逝,甘泉獨以高壽作人,學者慕風而至,得以及門為慶幸?!?/p>
梁儲(1451-1527年),字叔厚,號厚齋,別號郁洲居士,順德人。戊戌會試第一名,傳臚二甲第一名,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進士,選庶吉士。由翰林編修累官至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贈太師,入參機務,一度出任臺閣首輔(丞相),謚“文康”,御賜葬祭。為官正派,敢于直諫。
李承箕(1452-1492年),成化二十二年舉鄉試,師從陳獻章,師徒整天登涉山水,史載“白沙與之登臨吊古,賦詩染翰,投壺飲酒,凡天地間耳目所聞見,古今下載籍所存,無所不語。所未語者,此心通塞往來之機,生生化化之妙,先生深思而自得之,不可以見聞承當也?!比站弥?,終有所悟,隱居黃公山。與兄長李承芳,稱嘉魚二李。著有《大崖李先生詩文集》。有子李虔,弘治五年(1492年)在大巖觀和真靜所讀書。
專家及后人述評
劉興邦(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孝與忠是陳白沙孝道文化的主要內容?!靶ⅰ笔恰靶┏鲇谔煨浴钡膬仍谇楦械男⒕粗??!爸摇笔恰笆坎痪庸俳K愛國”的對祖國、對人民的忠誠之心。孝與忠相輔相成,均建立于深厚的、普遍的“愛心”之上。陳白沙以孝與忠為核心內客、以愛為基礎的孝道文化在當代社會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和普世價值。(節選自劉興邦作品《陳白沙之孝道文化及其當代價值》)
黃明喜(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陳白沙津津樂道“自然”與“浩然自得”,追求一種知識學習與道德修養相結合的為學之境。陳白沙雖然重視讀書,但他反對依傍門戶而死讀書,要求學者邊讀邊思,敢于懷疑,不要盲從圣賢和輕信書籍;他十分贊同孟子“樂其道而忘人之勢”的思想,認為一個人特別是讀書人一定要胸懷“浩然之氣”,成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居逆境時絕不能自暴自棄,更不能奴顏媚骨,損人刺己,處順境時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一個有道德有理想的讀書人,即使未能踏人仕途,也應以教為政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心系天下黎民百姓:“天下有任大責重而祿位不與者,茍能勝之,則至大至通,無方無體,故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極,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所謂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此其分內也?!闭墙欀@種儒家教育精神品格,陳白沙在教育目標上始終標榜一生所愿是學作圣賢。(節選自黃明喜作品《論陳白沙心學教育哲學的特色》)
左東嶺(首都師范大學):陳獻章的哲學思想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即他主要不是用論文或語錄去宣揚其人生見解,而是常常用詩歌來描述其人生感受與人生理想。我們今天讀白沙的詩,依然可以感受到他是真正獲得了美的享受,而不僅僅是停留于口頭。試看下面二首:“撥悶無人致酒瓶,哦詩燈下一郎清。夜深笑拍胡床語,忽亂階前落葉聲?!薄斑t遲春日滿花枝,江上群兒弄影時。漁翁睡足船頭坐,笑卷圓荷當酒卮?!鼻耙皇滓詣訉戩o,笑語亂卻落葉之聲,以顯示環境之幽靜,并烘托心境之平靜。若無審美之情趣與超越之境界,便很難感受到這物我交融的幽深細微之處。后一首寫在花香日暖的春景中,群兒盡情地玩耍嬉戲,以致引動了老者的童趣,也“笑卷圓荷當酒卮”了。這天真的情調,簡直是天人的境界。明代士人由于官場奔波與理學的桎梏,疲憊木僵的心靈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這種美了。白沙之所以能感受到這種自然天真之美,不僅僅是他的歸隱生涯為他提供了親融山水的條件,更重要的是他的人生觀及其心學理論陶鑄了他那具有審美能力的主體心靈。對此,白沙本人有著深切的體會,他說:“羅浮之游,樂哉!以彼之有入此之無,融而通之,玩而樂之,是誠可樂也。世之游于山水者皆是也,而卒無此耳目之感:非在外也。由聞見而入者,非固有在內則不能入,而以為在外,自棄孰甚焉?!绷_浮之游可以產生“樂”的受用,但世人有那么多游山水者,何以難獲此樂?可見此樂非在外而是在內。在白沙看來,“非固有在內則不能入”,主體的審美心靈才是第一位的??梢哉f白沙是明代倡言主體性靈說的第一人。因此,白沙的學說,白沙的人格,白沙的詩作,無疑為士人朽腐的心靈帶來了一絲清風與活力。這便是他當時受到士人歡迎、并在以后的士人中產生久遠影響的原因。(節選自左東嶺作品《內在超越與江門心學的價值取向》)
附件:
主辦單位:中共廣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東省監察委員會
合作單位:南方新聞網
粵ICP備10233762號
nyqfw@gd.gov.cn
投稿郵箱